SEO流量為什麼上不去?揭開搜尋流量停滯的真相

目錄

你是否每天更新內容、做外鏈、跑報表,但流量依然卡在同一個數字?真相是SEO流量不是靠「寫多」,而是靠「懂方向」。本文帶你全面解析 SEO 流量的原理、盲點與提升策略,讓搜尋能見度不再原地踏步。

什麼是 SEO 流量?別再以為只有「自然搜尋」那一種

很多人一聽到「SEO 流量」,就直覺想到 Google 搜尋結果的點擊。但其實,SEO 流量的概念比你想的更廣。它不是單純的「自然搜尋點擊量」,而是所有經由搜尋與內容曝光累積而來的高意圖流量總和。

換句話說,SEO 不只是為了「被看到」,而是讓更多對的人,在對的時間、透過搜尋進入你的網站。

SEO 流量的定義與來源分類

要理解 SEO 成效,先得搞清楚流量從哪裡來。一般來說,SEO 流量主要分為三種:

類型

定義

特徵與應用

自然流量(Organic Traffic)

來自 Google、Bing、Yahoo 等搜尋引擎的「自然點擊」。

不需付費、靠內容與網站結構提升曝光,是最具長期價值的流量。

品牌流量(Branded Traffic)

使用者直接搜尋你的品牌名稱或產品關鍵字。

代表品牌知名度與信任度高,例如搜尋「里揚數位行銷 SEO」。

推薦流量(Referral Traffic)

從其他網站、部落格或新聞報導連到你網站的訪問。

常來自合作文章、媒體曝光或外部連結,是提升權重的重要來源。

  • 自然流量是「找資訊」的使用者,
  • 品牌流量是「找你」的使用者,
  • 推薦流量則是「被別人推薦」後點進來的使用者。

這三種流量相輔相成,構成網站的整體 SEO 流量生態系。

SEO 流量和付費流量有何不同?

里揚 5

許多人在投放 Google Ads 或 Facebook 廣告後,會誤以為那就是「SEO 流量」。
其實兩者完全不同。

項目

SEO 流量

付費流量(廣告)

成本模式

內容與時間成本

每次點擊付費(CPC)

成效時間

長期累積、持續成長

即時見效、結束即歸零

使用者信任度

高(自然點擊)

中等(廣告標示降低信任)

投資報酬率

長期報酬高

短期曝光快

SEO 是一種「滾雪球」的效應。只要網站架構、內容與關鍵字策略正確,每一篇文章、每一次曝光都在為你累積權重。

而付費流量雖然能快速引流,但一停下廣告預算,流量就會立刻消失。

這也是里揚數位行銷最強調的 SEO 核心觀念:「讓流量自己長出來,而不是每天買回來。」

為什麼 SEO 流量比社群曝光更關鍵?

社群行銷當然能提升品牌知名度,但與 SEO 相比,最大的差別在於「使用者主動性」。

社群像煙火,亮一瞬間;SEO 像太陽,天天照耀。

當一個使用者主動搜尋「SEO 流量怎麼提升」、「網站沒人看怎麼辦」,他其實已經有明確需求、具備購買或轉換意圖。這種流量的價值遠比「滑到你的貼文」還高。

網站沒 SEO 流量?先檢查三個常見問題

很多人以為「SEO 沒效果」是因為競爭太大,但真相往往更簡單:網站本身出了問題。不論是內容方向錯誤、技術設定失誤,還是 Google 根本沒辦法讀懂你的網頁,都可能讓你的流量長期掛零。

在里揚數位行銷協助的案例中,超過七成的網站其實不是沒做 SEO,而是被這三個常見問題拖住。

問題一:關鍵字選錯,沒人搜尋

這是最典型、也最致命的錯誤。很多企業以為「自己覺得重要」的字就一定有人查,
結果辛苦寫了十篇文章,卻完全沒流量。

常見情況:

  • 文章主題太廣、太冷門,根本沒人搜尋。
  • 關鍵字不符搜尋意圖,例如寫「品牌故事」而不是「產品比較」。
  • 使用者用的詞與企業內部術語不同。

問題二:網站技術錯誤,Google 抓不到

SEO 的根本是「被搜尋引擎讀懂」。
但許多網站架構或設定錯誤,讓 Googlebot 根本進不來。

常見技術問題:

  • robots.txt 封鎖:意外設定成禁止搜尋引擎爬取整站。
  • 索引率低:Search Console 顯示大量頁面「未編入索引」。
  • 內部連結斷裂:重要頁面孤立無法被連結到。
  • 標籤重複:Title、Meta Description 重疊,讓 Google 判斷混亂。

 

  1. 里揚數位行銷建議檢查:
  2. 登入 Google Search Console
  3. 查看「索引狀態」是否有被封鎖或排除頁面
  4. 測試 robots.txt 檔案是否開放 / 給搜尋引擎
  5. 檢查網站結構圖(Sitemap.xml)是否正確提交

問題三:內容重複或薄弱,排名無法穩定

Google 的演算法越來越聰明,它會優先顯示「有原創、有價值、有深度」的內容。如果你的文章只是堆字、抄別人或用 AI 自動生成,即使暫時上榜,也會很快被降權。

常見狀況:

  • 同一主題重複寫太多篇(關鍵字內耗)。
  • AI 產生內容沒有結構與專業性。
  • 內容太短、資訊不完整,使用者停留時間過低。

建議修正方式:

  • 整合重複內容,建立清晰的主題主頁(Topic Page)。
  • 在內容中加入數據、案例、專業觀點,提升可信度。
  • 定期更新舊文章,補充最新資訊或搜尋趨勢。

如何追蹤與分析 SEO 流量變化?

SEO 不是一次設定就能永久有效的行銷策略。就像健康檢查一樣,網站也需要定期追蹤與數據分析,才能知道哪裡做得好、哪裡該優化。

如果你經營網站卻只看「有沒有人來」,那就太可惜了。真正有效的 SEO,是能看懂數據趨勢、調整內容節奏、持續成長。
以下三個工具與方法,是每個經營者都該會的基礎功。

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看流量趨勢

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 是 SEO 流量追蹤的核心工具。它能直接告訴你:

  • 你的網站有哪些關鍵字被搜尋到
  • 哪些頁面曝光最多
  • 使用者實際點了哪些結果

小技巧:

  • 若曝光量高但點擊低 → 檢查標題與描述是否吸引人。
  • 若點擊量下降但排名不變 → 檢查是否出現熱門競爭者或搜尋趨勢變化。
  • 若排名長期停滯 → 可能需重新優化內容深度與關鍵字密度。

Google Analytics 流量來源報表怎麼看

如果 GSC 是觀察「搜尋引擎端」,那 Google Analytics(GA4) 就是看「使用者進來後的行為」。

查看路徑:登入 Google Analytics → 點「報表」 → 「獲取」 → 「流量獲取(Traffic acquisition)」

分析重點:

  • 若 Organic Search 佔比下降 → 可能是 SEO 排名下滑。
  • 若 Referral 上升 → 表示品牌被更多網站引用。
  • 若 Direct 上升 → 通常代表品牌搜尋量增加或口碑擴散。

設定轉換事件,追蹤 SEO 流量成效

有流量不代表有成效。SEO 的最終目標,是讓流量「變現」可能是表單填寫、下載電子書、購買產品或預約諮詢。

因此,你必須在 GA4 中設定「轉換事件(Conversions)」來追蹤成果。

實際應用範例:

  • SEO 文章帶來 1000 次自然流量,10 人填寫表單 → 轉換率 1%
  • 另一篇文章雖僅 300 流量,但 15 人預約 → 轉換率 5%
    👉 真正有效的內容,不是流量最大,而是「轉換最高」。

看懂數據,才能看見流量背後的價值

SEO 不是一場「寫了就等排名」的賭注,而是一場靠數據不斷修正的長期戰。

透過 Google Search Console 看曝光與點擊趨勢、用 Google Analytics 了解流量來源與使用者行為,再加上明確的 轉換追蹤設定,你不只是在做 SEO,而是在經營一套「可被驗證的成長系統」。



❚ 想知道哪些關鍵字有流量, 預約諮詢 免費告訴你!

立即預約諮詢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