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K大俠行銷聊天室,我是K大俠!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的是公司裡需一隻鯰魚,團隊動能效益
Podcast平台
什麼是鯰魚效應?
K大俠:「『鯰魚效應』其實是一個超經典的管理學隱喻。原本用在挪威沙丁魚的保鮮運輸上——只要放入一條會捕食的鯰魚,其他沙丁魚就會保持警覺、活力滿滿地游動,結果死亡率反而下降。」
美鳳姐:「延伸到職場,就是引入一位有能量、帶動氣場的人才,刺激其他同事的鬥志與創新能力。」
K大俠:「對,這樣的鯰魚,會讓團隊重新進入競爭態模式,產出效能比『放養式管理』更高。」
誰適合當鯰魚??
美鳳姐:「那鯰魚適合從外部請?還是內部提拔?」
K大俠:「都可以,但重點是這個人不能只是會衝,而要會帶隊、會協調,也要具備『挑戰現狀』但不破壞組織文化的智慧。」
美鳳姐:「像是跨部門專案PM、創新策略總監、或內部高潛力員工,都可以被塑造成『鯰魚角色』。」
K大俠:「不過要注意,不是每一個能力強的人都能當鯰魚,若過於高傲或破壞團隊信任感,就會變成『職場炸彈魚』。」
公關危機~董事長殺研發長的憾事不再發生
K大俠:「這是真的有案例。有家公司從矽谷挖來一位AI天才,直接越過原研發長指揮全體,短短三個月,部門氣氛崩解、員工出走。」
美鳳姐:「結果董事長還公開讚那位新人,說他是『公司救世主』,原本穩定的研發長當場遞辭呈,整個形象崩壞。」
K大俠:「這就是典型的『鯰魚亂養』。沒有預告、沒有包裝、沒有整合。團隊會覺得:你不信我們,才找別人來管我們。」
美鳳姐:「要放鯰魚,得有溫度、有邏輯,還要讓大家一起迎接這條魚,而不是覺得自己是被取代。」
如何把鯰魚養好?帶動團隊正向工作動能?
K大俠:「首先要先設定『鯰魚出沒目的』——是為了解救專案?解開部門沉滯?還是帶動創新節奏?目的不同,角色選擇也不同。」
美鳳姐:「其次就是『飼養條件』!包含是否給他授權、是否有跨部門支持、是否明確目標KPI。」
K大俠:「最重要的是『團隊教育』,讓大家理解:這條鯰魚不是來抓人、不是來搶功,而是來『破框、破風』,讓我們跑得更快。」
美鳳姐:「管理者本身也不能只丟一條魚進池子,自己跑掉,要做的是『觀察氛圍、即時引導、溝通轉換』。」
延伸到合作夥伴的共好鯰魚
K大俠:「更高階的玩法是——把鯰魚效應放到產業合作鏈。」
美鳳姐:「像是邀請競品合作聯展、找品牌異業合作做限量商品,這些其實都是一種『外部鯰魚』刺激機制!」
K大俠:「例如一間在地咖啡店邀請連鎖品牌共同推出創意咖啡,會激出內部團隊的新點子,也讓市場重新注意他們的品牌力。」
美鳳姐:「甚至可以設計競賽型合作、共創產品、或客戶聯名體驗活動,這種『競中求好』的氛圍就是最高等級的鯰魚效應!」
下集預告:公司獎勵旅遊是一個好的激勵方式嗎?
美鳳姐:「我們下一集來聊聊一個『又愛又怕』的議題——公司獎勵旅遊!」
K大俠:「是全員歡呼?還是主管假放鬆、員工真壓力?旅行背後的設計邏輯與激勵心理,我們下集一起剖析!